独家

国内外公司对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的PLI计划持乐观态度吗

跟踪制造业企业的专家表示,中央政府的这项计划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印度与其他进口商品的制造业目的地之间的“残疾差距”。

从电脑到灯泡,从空调到洗衣机,从手机到药品,印度的工厂并没有在几个类别中生产全部产品。制造业主要是组装进口部件。在设备零件的生态系统已经发展,使它们变得智能的组件是进口的——比如灯泡或手机。现在,一系列因素正汇聚起来改变这一局面。

首先,手机和电视等产品的需求正在上升,这证明了本土制造优于进口。其次,新冠疫情正在推动全球企业降低供应链风险生产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过度依赖中国。第三,印度要想在2025年达到5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必须通过工厂;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是或曾经是制造业大国。第四,政府提高了100多个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迫使这些需求转向本地制造业。最后,一项积极的与生产挂钩的激励计划(PLI)承诺在未来5年到13年投入1.97万亿卢比——正如预算中承诺的那样行业推动制造业发展。

印度在鼓励制造业方面姗姗来迟,这不是什么秘密。建立工厂所需的时间和基础设施瓶颈等老问题一直令人担忧。此外,劳工问题,比如2020年纬创在卡纳塔克邦的工厂发生的暴力事件,可能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政府于2014年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旨在使印度成为全球设计和制造中心。“印度制造”计划的目标是将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从2014年的16-17%提高到2025年的25%,并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PLI方案旨在通过鼓励企业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增加销售来提高竞争力。它鼓励对工厂进行更多投资。

“我们不需要随大流,也不需要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竞争。但我们必须自力更生。”Satya Gupta, IESA主席

总部位于海得拉巴的Cyient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Karthikeyan Natarajan表示:“我们的制造业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相当,或者低于GDP增长速度,但永远不会很高。”“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印度必须在10-12年内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基地。”PLI计划旨在吸引各种力量大规模建造工厂。该计划以产出为导向,根据业绩而不是承诺给予激励。因此,根据分析师的说法,如果一家制造商在PLI计划下实现了100万美元的增量销售,他将获得5万美元的返现。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indian Electronics and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主席萨蒂亚•古普塔(Satya Gupta)等行业专家指出,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即使制造商获得完全的税收减免,如果税率等级为15%,受益也将为1.5%。另一方面,PLI提供的更多。

他说:“印度在做生意、获得土地和建立工厂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我们消除瓶颈,这将以更快的速度发生。”Anil Rai Gupta, CMD, Havells India

中央政府跟踪制造业企业的专家表示,该计划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印度与其他进口商品的制造业目的地之间的“残疾差距”。Axis Securities的研究分析师Suvarna Joshi表示:“残疾差距为8% -11%。政府正试图通过PLI弥补4-6%的差距。随着制造商在为国际市场服务的大规模设施方面变得具有竞争力,预计差额将得到补偿。”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可能在几年内从现在的17%左右上升到25%,并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当然,让印度自力更生。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主动。信息技术制造商协会的首席执行官George Paul说:“早些时候,业界都在追逐政府的标准。现在,政府与行业机构召开会议,甚至与个别公司合作建立或扩大工厂。”

国内外公司对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的PLI计划持乐观态度吗

结果正慢慢显现出来。企业正在提高产量,并评估如何在当地生产进口零部件。例如,Cyient在Mysuru、Hyderabad和Bengaluru的制造工厂生产机电产品、印刷电路板和精密测量设备。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所需的一半零部件都是进口的。

国内外公司对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的PLI计划持乐观态度吗

现在,这家数字工程和技术公司已经开始在印度生产这些产品。甚至外国制造商也在关注PLI的机会。2月26日,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宣布计划在印度开设两家新的手机制造厂和一家电视机制造厂。这些设备将由合同制造商DBG科技公司和比亚迪印度公司生产。这样,小米将与富士康、Flex、比亚迪、DBG、迪克森科技和辐射源拥有8个独家生产单位。甚至像诺基亚这样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也已经在为国内和全球市场生产一系列本地设备。本地化浪潮的连锁反应是创造就业机会。

根据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的数据,仅在技术相关领域,5年内就将创造11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招聘公司已经看到对工厂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增加。人力资源公司TeamLease Services的执行副总裁Rituparna Chakraborty说:“由于PLI计划,制造业的地位上升了。企业需要的是熟练员工,而不是临时工。”自2021年预算以来,工厂对蓝领和白领工人的需求上升了几个档次。早些时候,该行业的招聘人数落后于信息技术、电信、银行和金融服务等行业。

尽管PLI使得在印度制造具有吸引力,但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仍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Havells India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古普塔(Anil Rai Gupta)表示,强大的品牌和差异化的产品可以给产品贴上溢价标签,使其领先于中国同类产品一步。“企业需要同时控制设计和制造能力。另外,要给顾客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而不是20个进口商从中国和其他地方购买然后在美国销售的那种产品。”

国内外公司对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的PLI计划持乐观态度吗

这家价值942.9亿卢比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制造商计划在2-3年内将其每个产品类别的产能翻一番。机械部件来自印度,但电子产品是进口的。以空调为例,该行业进口的压缩机、冷凝器和鼓风机电机占了一台机器成本的55%。空调普及率仅为6%左右,这使得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变得不可行。古普塔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渗透率将激增至至少40%,增长了7倍。“当更多的消费发生时,更多的生产也会发生。

“我们的制造业增长与GDP持平或低于GDP,但从未很高。所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dia has to build up its manufacturing base in 10-12 years”Cyient总裁兼首席运营官Karthikeyan Natarajan

印度有机会成为空调制造中心,”他补充道。但当地市场必须证明这些投资是合理的。例如,Havells停止进口热水器,并开始在国内生产,当时该产品的年销售额为15亿卢比。这样的环境存在于手机中。在印度,每年约有1.5亿部,市场规模达250亿美元,这已经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最近几个月,电子和信息技术部批准了和硕、富士康/鸿海、新星和纬创制造手机的申请。Lava、Micromax、Optiemus Electronics等国内制造商也加入了PLI计划。该计划迫使松下等公司将印度视为更大的制造中心。松下印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nish Sharma表示,这家日本消费电子产品巨头在印度的业务规模为10亿卢比,但其“在印度的制造基本上是组装”。

“最大的问题是需求扩张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可预测性。”Manish Sharma,松下印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公司在决定建厂之前要考虑职责结构、政府政策和规模经济。夏尔马说,在PLI宣布之前,政府的措施主要针对供应方面,比如提高进口关税。现在,“至少企业将开始投资建厂,”他补充道。夏尔马以压缩机为例。目前印度压缩机的产能为150万台,而需求为800万台,每年以16-18%的速度增长。

他说,到今年年底,印度的压缩机产能将翻一番,达到300万台,印度很快就能在这一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认为,由于PLI,未来5到7年印度的制造业至少会增加30万亿卢比。随着全球大型企业将部分业务从中国转移,以在新冠疫情后的商业环境中降低风险,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巨大的机会。其中近35%流向了越南,只有10%流向了印度。现在,这个激励方案可能会让大公司更愿意来这里。Cyient的Natarajan说:“你不能仅仅通过优化成本打败中国。”他指出,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约为3万亿美元,而印度为3000亿美元。“但如果我们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印度就可以发挥作用。”Hero Electronix的首席执行官Nikhil Rajpal表示,从长远来看,如果这个国家也能变得“智能”,这将有很大帮助。该公司生产Qubo品牌的智能设备。“每个产品都变得越来越智能,硬件是由软件驱动的。我们正处在电子互联时代。

国内外公司对印度成为制造业大国的PLI计划持乐观态度吗

除了制造业,我们还必须加强软件方面的能力。”产品正在被重新构想——例如,家用电器与用户行为同步。因此,拉杰帕尔坚持认为,如果印度要真正做到自力更生,建立本地软件和云计算与制造业同样重要。“印度必须建立情报层。”此外,与钢铁或塑料不同,电子等行业非常有活力,不断进行再发明。制造商必须有能力迅速切换装配线,以迎合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就像手机制造商每隔几个月就会推出带有新功能的产品。“更短的技术生命周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联发科印度的医学博士Anku Jain说。

“这可以通过采取加快产品开发和缩短上市时间的措施来解决。”尽管不断变化的技术让制造商保持警惕,但遗憾的是,有些事情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快。Havells的古普塔说:“印度可以在做生意、获得土地和建立工厂方面做得更好。”他指出,泰国甚至匈牙利都能在30天或更短时间内批准设立企业,而在印度可能需要3-6个月。松下的夏尔马表示:“需要关注的最大问题是需求扩张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可预测性。”企业对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控制权,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的雄心壮志。像AgniKul Cosmos一样,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孵化了为卫星制造运载火箭的初创公司。该公司希望在印度制造火箭,为全球客户提供可定制的解决方案。这样的雄心可以将印度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轨道。

想吃薯条
为了战略利益,印度必须专注于制造半导体,这是智能设备的关键
在过去20年里,印度试图吸引半导体工厂或芯片制造商,但未能成功。这些芯片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们使一切都变得智能,应用于各种电器,智能音箱、手机、电信设备和汽车等等。芯片是智能互联生活的核心。根据MAIT, 40-60%的产品成本是由于各种芯片。

半导体的制造成本很高。尖端芯片制造工厂的成本至少为25亿美元。而苹果AMD,英伟达Qualcomm和其他公司在印度和其他地方设计芯片,它们大多是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制造的,而不是在印度。这是一个应该被填补的空白。但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主席萨蒂亚•古普塔表示,印度并不需要如此昂贵的晶圆厂。更好的策略是选择特定应用的晶圆厂,比如电力电子或电视面板。前者用于各种设备,包括电动汽车。制造这些芯片的工厂成本更低,成本为3 -5亿美元,而逻辑晶圆厂的成本为25亿美元。据消息人士透露,有12家公司表示有兴趣在印度建立电力电子晶圆厂,但只有三家公司表示有兴趣在印度建立逻辑晶圆厂。“印度可以进口制造成本极高的晶圆,并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ProVT Consulting创始人维韦克•提亚吉(Vivek Tyagi)表示。

这些装置是测试和组装设施,成本约为2亿美元。“我们不需要随大流,也不需要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竞争。所以我们可能不想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但我们必须自力更生,”古普塔说。

关注并与我们联系脸谱网LinkedinYoutube
Computers to lightbulbs, air conditioners to washing machines, phones to medicines, factories in India don\u2019t make the whole product across several categories. What goes for manufacturing is mostly assembly of imported components. In devices<\/a> where the parts\u2019 ecosystem has developed, the component that makes them smart is imported \u2014 like in bulbs or phones. Now,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s converging to change that.

First, demand is rising in products 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TVs, justifying local manufacturing over imports. Second, Covid is pushing global companies to de-risk supply chains and
production<\/a> that have become overly dependent on China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Third, India\u2019s path to a $5 trilli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2025 has to pass through factories; all major economies are or have been manufacturing powerhouses. Fourth, the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import tariffs on over 100 components, forcing that demand to local manufacturing. And, finally, an aggressive 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 (PLI) scheme promises to pump in Rs 1.97 lakh crore \u2014 as promised in the budget \u2014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in to 13 sectors<\/a> to propel manufacturing.

It is no secret that India has been late in encouraging manufacturing. Old niggles like time taken to set up factories and infrastructure bottlenecks have been concerns. Besides, labour issues, like the violence seen at the Wistron plant in Karnataka in 2020, can stymie manufacturing. The government had in 2014 launched the Make in India initiative to make the country a glob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hub. Make in India aims to raise the contribution of manufacturing in GDP from 16-17% in 2014 to 25% by 2025, and create 100 million jobs. In that context, the
PLI scheme<\/a> aims to up the game by giving companies incentives on incremental sales from products manufactured in domestic units. It encourages more investment in fac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