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将于23年第一季度推出采用Pentonic 1000芯片组的智能电视
杜比实验室起居室副总裁Mathias Bendull表示:“杜比将与联发科和我们的OEM合作伙伴合作,为4K智能电视带来更多用例的惊人杜比视觉成像。”
杜比实验室起居室副总裁Mathias Bendull表示:“杜比将与联发科和我们的OEM合作伙伴合作,为4K智能电视带来更多用例的惊人杜比视觉成像。”
这家台湾芯片制造商声称,T800芯片组支持高达7.9Gbps的下载速度和高达4.2Gbps的上传速度。此外,它支持独立(SA)和非独立(SA) 5G网络,以及4CC-CA和双5G SIM卡。
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超表示:“dimension 1050及其sub-6GHz和毫米波技术的结合,将提供端到端5G体验、不间断连接和卓越的电源效率,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随着总理启动5G试验台,该行业正在走向5G本地化的道路上,它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各种新时代技术提供了机会,这将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重大创新,使我们更接近我们的愿景,即数字印度。”印度移动运营商协会(COAI)总干事S.P Kochhar说。
就规格而言,联发科Dimensity 8000系列基于台积电的5nm生产工艺。这两种芯片组都使用八核CPU,只是时钟速度略有不同。dimension 8100集成了4个Cortex-A78内核,速度可达2.85GHz,而dimension 8000则有4个Cortex-A78内核,速度最高可达2.75GHz。
“考虑到芯片进口成本不断上升,以及获得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印度目前最合乎逻辑的一步是建立自己的制造能力。为了在芯片制造业中变得有弹性,印度必须积极追求2019年国家电子政策(NPE)中规定的电子制造目标,该政策设定了到2025年4000亿美元的营业额目标。”
这家总部位于台湾新竹的公司表示,其新的Dimensity 9000芯片将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其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N4”芯片制造工艺的芯片,该工艺有助于使芯片更小、更快。
联发科班加罗尔总经理Rituparna Mandal表示:“印度是联发科的一个重要市场,我们重申我们对政府的印度制造计划的承诺和支持,通过投资印度当地人才和扩大能力来推动印度和全球市场的创新。”
这两款产品中更强大的是联发科的八核dimension 920,它基于6纳米制程工艺,据称与前代产品dimension 900相比,游戏性能提高了9%。
就出货量而言,印度已经成为5G智能手机的第四大市场,而印度的5G网络刚刚由Reliance Jio、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Idea在该国试点。
根据一份官方声明,在7月14日开始的为期六周的推广活动中,联发科将覆盖德里- ncr、哈里亚纳邦、北方邦和卡纳塔克邦等邦的500家零售店。
更具体地说,开放资源架构将提供“接近金属”的访问,以定制维度1200芯片组内的摄像头、显示器、图形、人工智能(AI)处理单元(apu)、传感器和连接子系统的功能。
该公司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导致智能设备生态系统的数字化加速,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依赖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机顶盒(stb)、智能音箱等数字产品。
对于5G双连接或新无线电(NR) DC演示,两家公司聚合了800MHz的高频段频谱和60MHz的中频频谱,并通过空中发送到配备联发科M80 5G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而爱立信提供了其无线电系统硬件和5G核心。
联发科周一宣布的调制解调器芯片名为M80,也将支持所谓的毫米波技术,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等美国运营商正在使用这种技术。
dimension 1200和1100集成了带有联发科5G UltraSave技术的5G调制解调器,还支持5G SA和NSA架构、跨FDD和TDD的5G载波聚合(2CC)、动态频谱共享、真正的双卡5G和新无线电语音(VoNR)。
像高通和苹果一样,联发科设计芯片,然后将生产外包给外部公司。最新的芯片将在台积电生产,采用一种名为6纳米的芯片制造技术。高通的芯片是由三星制造的5纳米技术,而苹果公司使用的是台积电的5纳米技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估计,这家台湾无晶圆厂芯片组制造商在2020年第三季度以31%的市场份额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组供应商,这得益于其在印度和中国等地区的增长,以及在150-200美元价格区间的强劲表现。
被强制退休的军官是印度电信服务(ITS)干部,批次从1988年到1992年不等。
在2022年至2032年的10年期间,平均每年将有近2000名员工退休,这使该公司成为一个更专注于与私营行业企业——Reliance Jio、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Idea——竞争的组织。
每天有40多万行业领袖阅读